1.“一通道”—业务规划
按照工作部署:“一通道”由口岸无人化交接通道和中越腹地“点对点”物流直通通道两个区段组成,贯穿中越双边口岸—边境仓—分拨中心全程。
●中越双边口岸无人化交接区段(边境口岸—边境仓)
即中越双边口岸与边境仓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改造,通过智慧平台整合联检单位、管理部门和经营单位等形成智能分类指令统筹调度无人驾驶车辆、自动化吊装接驳和集装箱立体堆叠等,实现双边口岸24小时不间断通关。
●中越“点对点”物流直通区段(边境—腹地)
即边境仓库、园区或货站通过联网联动与加强与越南等周边国家和国内省市的互联互通,根据智慧平台提供的智能路线规划、引导、跟踪、监测等,实现中国广西和越南河内沿线园区24小时直通式运达。
2.“一平台”—三位一体
总体依托广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政务云,建设一个广西边境口岸智慧平台,按照场景对象分别建设场所端、公共端和管理端三个智慧化应用端。
●场所端:
地方试点口岸智慧平台,具备对接协同条件的场所端按照边境智慧口岸统一标准框架自行升级建设后与智慧平台对接,或者直接使用公共端服务,全面实现边境智慧化应用能够灵活适配不同场所场景的个性需求。
●公共端:
依托广西单一窗口政务云,建设智能调度、智能查辅、智慧物流等智慧化应用,统一对接海关、边检、外管等部门,为企业公共服务和辅助监管执法提供信息服务。同时向符合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场所端开放数据联通服务。
●管理端:
强化和完善广西单一窗口政务云与海关、边检、交通运政、市场监管等国内监管执法系统互联互通水平,构筑安全稳定的跨部门、跨条块、跨国境数据共享交换机制。以监管服务协同创新的方式,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3.“一分类”—模式创新
通过广西单一窗口平台,将通关预约或终端采集信息预校验预归类,整合口岸联检部门(查检/准入)、口岸管理部门(准入/管控)、口岸经营单位(经营/调度)监管要求和管理要求,形成统一指令向对应节点对象推送(无人车、自动吊装等),创新一种智能分类研判、快速分拨分流、一体化处置的综合管理模式。
“一通道”由口岸无人化交接通道和中越腹地“点对点”物流直通通道两个区段组成,贯穿中越双边口岸—边境仓—分拨中心全程。
1.中越双边口岸无人化交接区段(边境口岸—边境仓)
即中越双边口岸与边境仓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改造,通过智慧平台整合联检单位、管理部门和经营单位等形成智能分类指令统筹调度无人驾驶车辆、自动化吊装接驳和集装箱立体堆叠等,实现双边口岸24小时不间断通关。
2.中越“点对点”物流直通区段(边境—腹地)
即边境仓库、园区或货站通过联网联动与加强与越南等周边国家和国内省市的互联互通,根据智慧平台提供的智能路线规划、引导、跟踪、监测等,实现中国广西和越南河内沿线园区24小时直通式运达。
通过广西单一窗口2.0版(公共端),与龙邦智慧口岸项目(场所端)互联互通和协同联动。公共端是面向全区的公共服务和综合管理平台,可以为龙邦提供普惠性、均等性和统筹性支撑服务,减少试点逐一对接业务口和更新信息源的成本风险。支撑场所端智慧化应用转换和细化成具体可自行的作业调度计划,同步获取实时节点状态(用于触发分类指令),根据综合治理、口岸运行绩效评估等需要异步获取场所端完整作业记录。